“此刻,我生活在现实中,还是梦中”,这是看完《穆赫兰道》后我心中突然涌起的想法,看完该片我有一种长舒一口气的感觉,但又不能马上从片中挣脱出来,在脑海中还回转着片中的情节,片中的梦。这是一部考验你耐心的影片,但是,如果你经受了这样的“考验”,那么你应会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诡异的林奇又献上了一部诡异的电影。
影片刚开头不久,我就已经晕了头,一个看上去很上流的女子看上去要被劫持,突然而来的车祸让她逃生,但是失去记忆。但是突然片中又出现一个神经质的男人在咖啡屋里唠叨,然后莫名奇妙的似乎被吓死。到这里,我心中已经给这部片子定了调,一定是一部悬疑片,是的,这部片子非常悬疑,比如“丽塔”的身份,不过这部片的悬疑也太调我的胃口,而且其中的情节也够“混乱”。一会是对“丽塔”身份的探寻,一会是莫名起妙的办公室内的枪杀,一会又是一个怪异导演的出现,在我够糊涂的时候,又出现一段同性之恋,接着的诡异的舞台表演又让我张口半天。这时候,最刺激人的情节出现了,原来片中的一切都是梦
看到临近结尾才会看懂这部片子,梦境是主角内心深处的映射,她对卖凶杀死丽塔很愧疚所以梦里丽塔没死;希望丽塔在事业和她之间选她希望丽塔可以依赖自己,永远属于自己,所以梦里她的性格和丽塔是对调的,遭遇也是;同时恨那个抢走丽塔的导演,所以梦里导演很衰;当然隐藏着对自己事业上不顺的愤慨…总之值得多刷几遍
“听了一个故事,后来发现讲故事的人头脑有问题,这肯定不是个意外的惊喜。一般情况下,听众会感到后悔,觉得不该一本正经地听了很多疯话。……这样对待读者是不严肃的:假如作者的态度不严肃,读者又怎能认真地对待你的作品呢?”
上述引言来自《沉默的大多数》里《〈私人生活〉与女性文学》,是王小波对陈染《私人生活》的书评。此感深同于我看《穆赫兰道》及《致命id》等类似影片。我因此感到不解,为什么很多人爱看这样的片呢?莫非喜欢一本正经地听各种疯话吗?
经过我的理解,我猜想可以这样解释。最主要大概应该是这片子很有名,大卫林奇很牛逼,所以很多人慕名而看,慕名而拍手称赞。第二呢,我上过的社会心理学课上提到过一个理论,说总体趋势上,人会逐渐喜欢上他付出过许多努力的事。据此我猜测,这片子拍成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大片子是有原因的,让许多人看过之后在潜意识里不得不为了自己的时间而喜欢上它,挖掘出它许多变态的细节用以称好才是根本目的吧。不然一个噩梦几句话即可表述,再富有精神分析意义也不值得2个多小时
安·米勒领衔,《穆赫兰道》剧情全解析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anrenkong.com/pp/dy-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