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重新看论语都会得出不同的翻译,不同的理解。
DVD自从发明了幕后,和导演音轨以后,一个电影反复看遍不再是只是偏执狂的影迷做的事情。
第一次看7是1999年在“环球影视”。现在想想,看那个10分钟的影片介绍,彻底的把这部片子的观赏经历毁掉了。
所以每次看7都是一种补偿式的体验。DVD音轨包括了导演,演员,编剧/故事/象征,摄影/美术/图像,配乐/混音。每次都能得到新知。和每次读论语都有新体验一样。因为每次不同时间的我是不同的,所以能够接受的新的思想也不同。
那么今年,电影出品了14年以后去看,依然觉得影片中的摄影,混音,配乐,这些技术指标估计中国的影视产业还要有二十年才能达到。更不要说表演,导演,和故事了。
但是这次看我唯一想记录下来的感受,就是这个影片的故事。
我对这个影片的崇拜也因为我在过去一年内对故事的理解加深而有了新的改变。
主人公 summerset 并不是一个刻画非常完整的人物,可以说,他令人敬畏的完美阻碍了他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人物,他维度的单一造成他没有办法作为主角力挺这个影片的故事。
抛开价值观与极端来讲,七宗罪的本源是欧洲中世纪教会的精神主义层面,在这时期是不强调人文主义的,在但丁的神曲中,当但丁进入地狱2层(淫欲罪)的时候,我们会在第二层发现阿基里斯 阿基里斯是特洛伊战争重要的人物,英勇无比,但为了保护他所爱的人而中箭死亡。但是就是这样的人,在神曲中也被作为淫欲罪的罪犯被制裁。在文艺复兴以前,人文主义是没有被提倡的,但丁虽然在神曲中有人文主义的萌芽,但是还未普遍接受,所以影片中的暴怒罪注重的是结果,我们不要去思考他犯罪的道理,注重人文情感
看了《七宗罪》,第一次看。感觉很好的片子。但是对于《圣经》不太了解,也只能看情节和画面。此片情节十分意外。算是经典作品级了。最后警察成为执行者。看了别人的影评,说是体现了这个世界的混乱。而影片中也到处透露着对存在的探索。罪犯的日记里写道“我今天坐在地铁上,隔壁的人和我搭讪,竟然和我聊起无聊的天气来。我强忍住我的感觉。但是终究我还是为了他的平庸吐了他一身。他非常不快”。人的生存本无意义,这是罪犯心中的人生观。上主很奥秘,说明罪犯也没有参透我们从哪里来,在做什么。这个世界的混乱?大家都不知所以。影片中一派末世气息,非常惊心。但丁的《神曲》和《坎通伯纳故事集》貌似是看懂这本电影的一大要素。天主教的七大罪,“暴食”,“懒惰”,“骄傲”,“贪婪”,“淫欲”,“嫉妒”,“暴怒”,以及影片中对于罪犯居所宗教场景的描写,愈发描述了宗教的神秘感。此片要多看看也许会有更多的东西。片尾最后一句话引人深思,“海明威说过‘世界是如此美丽,值得为之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也点名了主题
“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宗教色彩很浓郁的片子,以前对这七宗罪不了解,看完电影后被深深洗脑,内心有点恐惧,每一个人的本心都会有这七宗罪呈现,只是深浅程度不一罢了,如果都没有就无欲无求,本身就不会成为情感丰富的人类,通过导演的强刺激,我们都应该反思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七宗罪,宗教真的可以启迪人的灵魂,虽然我是无神论者,哎
黑色经典,阴郁的城市下着雨,穿着风衣戴着宽沿帽一老到一年轻火爆的俩警探,以圣经七宗罪为借口杀人的高智商杀人犯,柔弱的新婚妻子桂丽芙派德露。毕痞特还是凭着本色演出,摩根福里曼老谋深算的演出也算那么回事,但凯文斯派西的演出可是本片的精华所在!看这个给你印象深刻的杀人犯、反派、配角值回票价。剧情引你入胜,发展到最后终于来到引爆点,张力大到让毕痞特先倒下,然后剩下唏嘘回味的你。
ps:后来很多新闻报道都会引用x宗罪作为一种标题格式,例如“张艺谋x宗罪”,或许“本地w局长x宗罪”……
一、基调之阴暗,结尾之绝望,唯有多听几遍片中#G弦上的咏叹调#方能得到些许平复。
二、以如此罪恶手段传播七宗罪的教义,能称之为第八宗罪吗?
三、片尾引出海明威的话,算是给观众半点温暖和积极的力量。为什么是半点?因为他只同意半句嘛。
四、搜索七宗罪时,意外了解到罗马教廷于2008年更新了传统的七宗罪,分别为:伦理罪、从事基因改造科学实验、滥用药品、污染、社会不公、导致贫穷或少数人过度累积财富。发人深省。
五、小细节:知道是罪犯的房屋还要等拿到搜查令才能进门,这帮死脑筋一定没听说过世上还有强拆这回事吧?
“七宗罪”Detective!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anrenkong.com/pp/dy-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