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历史的过客,目标渺茫,无地自容。我们没有世界大战可以经历,也没有经济大萧条可以恐慌。我们的战争充其量不过是内心之战;我们最大的恐慌就是自己的生活。
——泰勒
我们必须思考我们是怎样的一代人。虽然《搏击俱乐部》描述的并不是中国青年的生活状态,但泰勒说的话却深深地触动了我。不管是哪国人,不管在哪个时代,年轻人总是渴望一些强有力的东西,一些可以宣泄过分激情的渠道。《搏击俱乐部》多少提供了这样的一种精神体验。
在一个平庸的时代里,没有动荡与变革来证明自己的出众才智,缺乏精神领袖和信仰而丧失灵魂皈依的源动力。我们都在麻木地饰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无法知道自己所为之奋斗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更无法自己为自己制定生活的目标。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主义的社会中,人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傀儡,但又没有任何人是主宰者,而恰恰这样我们可以在“平等主义”的谎言中继续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生老病死,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一切都是莫名其妙。生活就像一个网络游戏
豆瓣双鱼的天空小组有个豆豆曾说双鱼座的人一定都喜欢《搏击会》。
终于看了寻找已久的这部影片,可惜在一开头的电梯红衣出现之时就已知晓了结尾要揭开的谜底,也许就是因为自己是很双鱼的双鱼座吧。
最好的朋友,也许就是另一个自己。一直感受孤寂的双鱼最需要找到的便是自己。
我想每一个表面和善的双鱼内心都藏匿着一个泰勒,梦里都滋生着一个泰勒。在嘴角微笑时内心却喊着FUCK!
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而事实上:天使就是魔鬼,魔鬼就是天使。你的温柔也许会杀死一切,你的暴力也许会拯救所有。
“俗话说,人总会伤害所爱的人;其实人也会爱上所伤之人。”喜欢那个黑衣女子,她受不了你的 “有时冷漠有时热情”在离开之时说出最诚恳的一句话“你是我一生中见过最可怕的人。”
内心空白之时,用物质来填补。而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抛弃一切。烧掉自己的房子吧,睁大眼睛对着自己开枪,相信自身的力量抱紧恋人,将梦变成现实。
“在你的世界里,你不自觉得被限制住,你的衣着为外界所定型,为了生存遗忘本身的才能,当往下看着密密麻麻的小生物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部电影。知名度很高。悬疑高智商片。迟迟没有去看。我这个人一向如此矛盾,有些东西明明很好奇,可是总会把它搁在一边。当我看到这段:“If I did have a tumor…I’d name it Marla. Marla…the little scratch on the roof of your mouth that would heal if only you could stop tonguing it, but you can’t. ”——玛拉犹如我的癌症,就像长在嘴边的烂疽一般。不去舔就不会恶化,但没有办法不去舔。
我知道我没法不爱上它了。因为人只要活着,总会遇到烂疽,比如我们并不热爱但必须得做的事情,工作上班学习应酬交际……不可否认,我时常活着活着就觉得乏味,日子重复得像一张反复播放的CD,并且里面只有一首主旋律。有点厌世。可是又不想死去,因为尽管活得厌烦,可是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这一点我跟电影里的人格分裂的主人公诺顿很相似。诺顿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乏味,可是他不愿意放弃他手中的物质。他幻想着飞机坠落,可是又十分害怕。我们大抵都有心灵大姨妈时期。那是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情绪化。
“搏击俱乐部”有什么样的经历,才能写什么样文章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anrenkong.com/pp/dy-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