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开朗,也比较幻化的心想事成片……但适合给女生看,不是看多励志,是看自己到底有多勇敢。
我把这么一部没什么头脑的电影能看出花儿来,是有故事背景的,正值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中的归程,给了自己自由,给了自己享受生活,思考生活态度的理由。满心欢喜归来总会有很多难以抒发的感觉,然后在飞机✈飞机上就看了这么一篇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的电影。
全片最让我感到有意思的是女主决心要改变自己,不再做饭,不再准时为工作奉献,当然还有为救狗奔波忙碌。她懂得珍惜生活的每一样、也懂得去改变什么。而不是直接推卸责任。
你还会为了保护什么,喜欢什么去执着么。很难了吧。
世界依旧冰凉,可你得学会自己去面对,温暖,甚至培养。你想要的,还是那么重要么,你执着的,对你来讲意义又会有多大,你的理解,在大多数眼里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难道这不该是应该想明白的事情么……或者,我们给自己画的条条框框,对自己来讲,真的是必须的不是?
多出去走走
一开始完全是被电影名字和海报所吸引,就想看看所谓的《坏妈妈》们究竟有多坏,是不是又是三个女人一台戏,互相撕逼又和好的美国中年妇女版《小时代》?
然而影片却出乎意料的好,没有过分狗血的剧情,以小见大,明明就是平平常常的生活,简简单单的小事,但引发了我的共鸣与感慨。
何止是“坏妈妈”,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坏爸爸”、“坏儿子”、“坏女儿”等等身份,这不就是我们每天疲于奔命要扮演的角色吗?我们都很胆小,不敢变成别人眼里的“坏”字辈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就是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即便有一刻钟的喘息,也只是在难得睡着的美梦里。
片中的米拉库尼斯无疑是勇敢者的化身,这分勇敢并不是破罐子破摔的放弃,而是终于看透生活真相的选择。面对不忠又毫无责任感的老公,面对不知感恩理所应当的儿女,甚至如此任性的老板,还有孩子学校家长会的一众找事儿,在之前的时光里,米拉一直选择隐忍,选择继续扮演这个社会最正能量,最积极的母亲形象,久而久之,几乎已经忘了是为谁而活,几乎忘了自己的存在。
鲁保罗有句名言:如果你不爱自己的话,你怎么能够去爱别人?(If you can't love yourself, how the hell you gonna love somebody else)
本片女主角Amy之前的生活就属于完全贡献自己去爱别人这种类型,幸而随着剧情的推移,她学会了爱自己。全篇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1 全方位贡献型妈妈
早上送孩子们去上学,白天上班,下班接孩子,晚上还要辅导孩子功课,顺便做一家人的早饭、午饭和晚饭。不仅很累,而且家人也并不感激她的付出,丈夫还出轨了。
2 享乐型妈妈
一个人安静地边看报边吃早餐的时候把老板骂了一顿,给孩子们买现成的食物做午餐,和闺蜜们喝香槟下午茶,带女儿做SPA。虽然很爽,但是丢了工作,也和家长理事会主席结仇,女儿被足球队除名。
3 自爱型妈妈
和已经毫无感情的丈夫离婚,竞选家长理事会主席,让儿子学会独立自主,帮女儿重返足球队,老板跪求她回来上班,不仅工资涨了一倍,还与更棒的人展开了新的恋情。
整部电影都很轻松欢乐,笑点不断,虽然主题是稍微有些老套的“没有人是完美的”
尽管这只是一部爆米花片,但我愿意把它当做小小的女权主义电影,这世界有多少女人从小被这样洗脑,你是一个女人,你就应该做家务带孩子,你应该把全部都贡献给家庭,你只有工作劳动的义务,你没有享受的权力。你又要工作养家又要带孩子做家务,你忙得连口饭都吃不上,而你的丈夫却要抱怨你没能让他“性福”,你偶尔一次没做早饭都要被孩子说是“玩忽职守”,拜托什么时候做家务就是女人天经地义的工作?你偶尔去外面吃个饭、泡个吧、看个电影都被认为不是好女人、好妈妈,凭什么女人就只能付出,不能享受生活?
自己喜欢的博主推荐,在压力大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去看下。刚开始自己的关注点在R级,之后却被电影里一直围绕的主题所吸引了,好妈妈的定义是什么,女性是否应该为了做一个好妈妈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又或是如何在教育孩子和自己的生活之中取得平衡。米拉库尼斯在电影中饰演了一个刚开始是一个完全世俗上定义的好妈妈,一切以孩子为优先,照顾孩子吃早餐,接送孩子上下学,对待自己的兼职工作也是做到了全职的程度,她这个兼职员工甚至比公司里其他全职员工还要尽职,对老板的话完全服从,基本不请假。看到这里,我一直以为她是一个单身妈妈,直到看到她下班后还要照顾她的老公时,我才发觉原来她甚至把老公当孩子照顾,而她的老公甚至不感谢她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反而认为她的一切付出是应当的。更背着她与另一个女孩裸聊,就差见面上床了;我个人十分喜爱的克里斯汀贝尔在这部电影里演了养有至少两对双胞胎的妈妈,她为了照顾孩子没有自己的朋友,她的老公也总是半强制地要求她呆在家里照顾孩子,就是因为她所有的身心都在孩子们身上,她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
“坏妈妈”2016年度佳片,He for her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anrenkong.com/pp/dy-1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