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对王和麒麟都引人深思。麒麟归根结底,只是代替天找出王,那么为什么不安排一个理性的角色,来弥补王作为人的人性上的弱点,而是让麒麟如此仁慈和对王服从呢?
每个被麒麟选中的人,都是有成为贤王的潜质的,但最后纷纷因为各种原因失道了。连麒麟这种设定,都挡不住人性的复杂。王失道,受苦的依然是百姓,跟真实的靠政变和起义进行朝代更替比起来,只是让贤能的王执政久了一些,然而概率也是很低。所以麒麟选王的规则大概也会消失吧?
虽然这部动画片给我最大的触动是里面深刻的心理刻画,但我最喜欢的部分还是对于麒麟这种仁兽的设定:连闻到血腥都会不适甚至生病,民意的代表。不管是死板的景麒还是凶巴巴的延麒,还是最可爱的小黑麒麟,泰麒,或者是美丽而绝望的塙麟,他们都是骨子里带着善,来这世间一遭,予人以希望。每每思及此,都想到现世充斥人间的各种怀疑论调。蓬莱蓬莱,在十二国人眼里,我们反而是在那个“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仙岛了。真是莫大的讽刺!
然而十二国记也是一部可怕的动画片:因为它很残忍。芳国的烈王,塙国的错王,一个是美玉陷泥淖,却因不解人间之规则而铸成大错,另一个为执念所误,终为心魔所伤。更有那庆国的达王,以及其他未有命名的各国先代贤王,今何在?若无人故意伤害,王必待失道,而后天降惩罚,方得死去,玉座易主。先代的贤王,最后有多少是因失道才得卸下这负重担?我们无比喜欢的延王,阳子,芳王,和采王,最后都会失道么?
每思及此,不寒而栗。
天道循环,残酷至极,只因其真实。
《十二國記》是由小野不由美的奇幻小說改編而成的動漫,我一直沒能接觸到小說,據說埋了坑,到現在還沒有要填上的意思。
不過雖然我沒有看過小說版的《十二國記》,但看過動漫以後,我認為它確實是一部神作。這部作品中的各種官員名稱、各種禮儀制度、治國方略,包括避尊者的名諱等等都與儒家經典《周禮》有很大的關係。在這裡,圍繞著神們所居住的黃海,是慶、奏、範、柳、雁、恭、才、巧、戴、舜、芳、漣這十二個國家,規整的幾何形狀的圖形,這個圖形就像是中國的《河圖》和《洛書》中形狀一樣
从大学开始就喜欢这部漫画,每次都看到阳子变化,仿佛自己也在成长。颓废的时候重看,就会重新充满力量。
“十二国记”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烂尾片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anrenkong.com/pp/dy-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