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幸运地参加了人生第一场电影试映见面会,看的是一部全部由非著名演员出演的非大制作的电影《哥的传说》,本想回来就趁热打铁地写一写感受但一直拖到现在才写完。本着非专业评论,只是有一说一。
首先要说的是又碰到一次主办方没有计算好人数的情况,晚来的人没有地方只能跟影院加了椅子,场面略显混乱。横店影城的放映厅不是很大但也被人塞得满满的,有些闷热。此次见面会出现的只有女主角和制片人,女主角显得有些紧张和羞涩,因此基本上都是制片人在回答问题,当然了大部分问题也是针对制片人提问的。主办方在大家提问之前放了一小段片花,操着方言的人物和快速转换的镜头让我感觉仿佛即将看到的是一部“疯狂系列”+“盗版猫”的结合体,加上制片人宣传买电影票还能享受到很多商家的优惠,不由得在我心里对这部片子产生了一种不太好的印象,恐怕里面会像之前大受批评的《杜拉拉升职记》那样植入太多广告(后来事实上我没发现严重的植入现象)。但鉴于制片人说自己是西安人,这部片子也是在西安拍摄的,而我曾经去过西安并对那里怀有深厚的喜爱之情
小人物的大梦想—蚍蜉撼大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大银幕上活跃的演员们总是那么几个。毕竟要把故事搬上大银幕,制片方最希望看到的还是他的商业价值。于是乎,最有票房号召力的那几个演员们在不同的片子里面往往都要出现。而霸占大银幕的几大制作方也无外乎那么几个——中影集团,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基本没有小制作公司什么事情。小成本电影基本上是在夹缝里求生存。
今年12月的贺岁档就是这样,葛大爷一个人挑了三部大片。还都是名导的重量级作品。此外另一部走喜剧路线的大片也集结了像赵本山,小沈阳这样极具有号召力的喜剧演员。光是这几部大猛片,就得吸走上亿票房。因此很多片子为了躲开档期,都纷纷转战1月份去了。可是就是这样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小成本制作,一部名字叫作《哥的传说》的没有明星,没有大腕的愣头青电影,却是不要命了的勇闯了12月的贺岁档。据传此影片的制片人非常有来头,还是这一阵子热炒新闻汪晓菲的朋友。据知情人士透露也是个相当有背景的人物。因此才敢不惧大片威胁,挑战高难度 。当然制作人本人也认为
《西京囧事》哥,你是神马传说来的?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anrenkong.com/pp/dy-9722.html